假山的堆疊技法
假山的疊石技法(或稱手法),以區(qū)域為標準,可分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為中心的江南流派。但是清初的張漣、張然父子和李漁均為江南人氏,且一部分假山作品也留在了北京,所以江南疊山匠師對北京的假山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,一般假山堆疊的造型技法采用的均是基本的造型技法及形式,即將山石和山石有機結(jié)合,并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假山布局
相地布局(即以環(huán)境條件為前提確定山水形勢及其間架),混假于真;賓主分明;兼顧三遠;依坡合山。所謂三遠,即宋代畫家郭熙《林泉高致》:“山有三遠。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;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;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。”根據(jù)山石及水脈的自然皴紋,把零碎的山石材料堆筑成造型一定且具備整體感的假山,達到遠觀有“勢”、近看有“質(zhì)”的視覺效果。在工程結(jié)構(gòu)方面主要技術(shù)是要求有穩(wěn)固耐久的基礎(chǔ),遞層而起,石間互咬,等分平衡,達到“其狀可駭,萬無一失”的效果。
園林假山是一種自然式山水園林,源于自然是園林假山的基本特征。由于園林空間的局限性,追求對自然山石材藝術(shù)的摹寫,故在園中掇石材疊假山被列為造園的要素,這就要求造園者充分利用空間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