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櫨除生長季節(jié)進行打頭摘心,控制植株生長外,春季發(fā)芽前也要對盆景進行整形,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條,修剪時注意“剪直留曲”,即剪除枝條的主脈保留側枝,這樣經(jīng)過幾年的養(yǎng)護后,可使枝條硬角曲折,剛勁有力。黃櫨萌發(fā)力強,春季發(fā)芽后應及時抹去多余的新芽,以免消耗過多的養(yǎng)分,影響生長。
黃櫨喜光、耐旱、耐陰寒,對土壤要求不嚴生長迅速。黃櫨耐熱性強,35℃以上高溫不會影響其生態(tài)特性和觀賞特性。植株強健,可作行道樹,建筑或屋頂綠化的基礎栽植,軟化硬質景觀,可應用于重要地段的草坪、花壇和廣場。三分種植,七分養(yǎng)護,苗木種植下去之后要加強養(yǎng)護,若養(yǎng)護不及時則會造成黃櫨質量下降。使它失去了生態(tài)效益和觀賞價值。
黃櫨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陽處。通常在春天萌支前裸根栽植,株距-3米。2-3年生苗栽植穴徑應在70-80厘米,深50-60厘米。每穴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料及100-150克骨粉,與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。栽植后每10天澆1次透水,連續(xù)澆3—5次。每次澆水后都要松土保墑。以利提高土溫,促進新根迅速長出。
黃櫨性喜熱帶海島性氣候,源產地域氣候特點屬于赤道雨林氣候,低月平均氣溫21℃,低溫達3℃時,可造成植株死亡。5、施肥:黃櫨不喜大肥,切忌施肥過多,以免引起枝條徒長,影響開花。通常每年或隔年入冬前施一次腐熟堆肥即可。6、蟲害:黃櫨病蟲害很少。主要害蟲有蚜蟲、袋蛾及刺娥。
種植黃櫨的注意事項1、幼齡期在臺風來臨前要做好防風工作,可用繩子和竹子固定黃櫨植株樹干。以減輕臺風對黃櫨植株的搖動,從而減少危害。2、每年分別在7、9、10月,在黃櫨植株周圍除草,并用草覆蓋植株,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,林地上其它地方的雜草被割除作地面覆蓋,還可作綠肥,代替天然植被覆蓋地面。除草工作直至樹冠郁閉而能抑制雜草的生長為止。3、栽植3—4年生大苗,栽后應對地上枝干近進行強修剪。
黃櫨是喜肥樹種,在生長期間好每月施加一次稀薄的尿素溶液,以促進枝葉的繁茂生長,到了夏季8月份期間,可追施一次的磷鉀肥,秋末后結合越冬水,適當?shù)淖肥?~2次的腐葉肥。
待次年開春施加一次尿素溶液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