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因特網進入了中國之后,網絡用戶在中國已由原來的7000人增加到5800萬人。2年之后,預計網民能達到2億多,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網絡用戶多的國家。網絡是虛擬的,但是生活還要繼續(xù)。對于社會發(fā)展網絡起著積極的作用,但同時它也存在,的負面影響。
為什么大多數男孩沉迷于網絡呢?在現(xiàn)實中得不到的在虛擬世界里會得到,并可以在虛擬世界里實現(xiàn)理想,可以獲得各種名聲和成功,使自己在心理上獲得滿足。這些東西要想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獲得,就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和代價,而在網絡游戲中則能輕易獲得這些成功,不用付出辛苦就能享受到。
當代社會網絡發(fā)展得非常迅速,也給社會帶來很多益處,可是網絡的弊端正在悄無聲息地,影響著孩子?,F(xiàn)在的孩子沉迷網絡、不愛學習。更有甚者與父母決裂。歸結起來,都是網絡惹的禍。要想讓孩子遠離網絡,父母向孩子說明網絡的利弊和危害,讓孩子合理、正確地利用網絡來獲取知識。這樣,不僅解決了孩子沉迷網絡的問題,還能讓孩子借網絡來學習,真是兩全其美。
如今,由于未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渠道正在增多,一些不法之徒誘導教唆孩子離家出走的案件屢有發(fā)生。除了以前的以“交筆友”、“介紹工作”為名進行欺騙之外,利用電腦網絡唆使孩子離家出走的現(xiàn)象也越來越嚴重。
青少年在心理上處于成長的困難期、危險期,其中又以15到18歲這一階段表現(xiàn)得特別顯著。這個階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發(fā)展的不平衡會表現(xiàn)出立反叛的一面,然而其內心世界卻敏感脆弱,特別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。當他們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,又面對學業(yè)的壓力時,就會通過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釋放心中的抑郁。比如:離家出走。
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在“心理斷乳期”,開始從心理上依附父母,發(fā)展為立意向強烈。他們立活動的愿望日益強烈,迫切要求得到別人的尊重、信任和友誼。此外,這個階段的孩子精力旺盛,求知欲強,而實際的知識水平不高,缺乏社會經驗,容易接受社會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響,并在其引誘下走上邪路。
對每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講,離家出走的整個過程對他們都是身心的一場磨難,有的孩子甚至從此走上不歸路,因此,對出走后歸來的孩子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溫暖,但不能從此寵著他們,任他們隨意生活,在孩子回家以后,應該和孩子平心靜氣地談一談,如果孩子的出走是因為家長或老師引起的,家長和老師要先檢討自己,聽聽孩子對自己的意見。如果孩子是因為自己的情感問題或是一時覺得好玩而出走的,家長和老師要和孩子聊一聊離家后的艱辛,說一說家長和老師的惦念,并表明自己對孩子的理解和建議。
而要解決青少年離家出走的問題,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:
(一)、正確對待自己的孩子,要看到他們的成長,尊重他們的人格,與他們建立親密平等的朋友關系,既不放任嬌慣,也不簡單粗暴。
(二)、關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,隨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,以便于有的放矢地進行誘導;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問題后,要用平等的方式與之討論,啟發(fā)他們自覺地接收正確的,摒棄錯誤的,切忌不分青紅皂白,一味訓斥。
(三)、放下架子,父母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。如果在對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,也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,從而縮短與孩子的心理距離。
(四)、對出走后歸來的孩子要歸于更多的關心和溫暖,不能歧視和看死他們,更不能冷潮熱諷。
(五)、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態(tài)對待孩子,在生活和學習中給他們一個自由發(fā)揮的空間。增添生活的情趣,讓家庭充滿歡樂和親情;培養(yǎng)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,讓孩子多參與家庭中的事務,讓他們對家庭有責任感。
(六)、如果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出走的苗頭,及時查找原因,進而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,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。
學校教育被簡單化為教學,而教學又往往忽視教學目的,把教學搞成應考教學、升學教學,置學生的個性發(fā)展于不顧,使部 分學生的才能受到壓抑,無用武之地。 把主 要精力集中在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身上,放松甚至放棄對多數學生的教育。使他們成為教育的棄兒。